多部门亮剑假劣农资,合力护航春耕生产

多部门亮剑假劣农资,合力护航春耕生产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全国春耕生产开始有序开展,西南地区冬小麦正在抽穗扬花,黄淮海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拔节孕穗,黄淮北部和西北麦区处于返青期,全国春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田野一派繁忙景象,农资购销进入旺季。

目前我国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对稳定全年农业生产意义重大。而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丰歉,关系着农民的收入多寡,是保障春耕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只有确保农民买到真种子、真化肥、真农药,才能有真庄稼、真产出、真丰收。

打击假劣农资 维护农民权益

日前,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在京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4年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

会议强调,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农资购买高峰期,要迅速开展农资质量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切实加大执法办案力度,针对 “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和网络越区违规售种2个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分兵把守、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壮大农资打假声势。

近年来,农资打假典型案例屡见不鲜,涉及各类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害农犯罪。其中,尤以农资“忽悠团”最为猖獗,犯罪团伙不断翻新犯罪手法,流窜农村地区高价兜售假劣农资,致使部分农民群众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以黑龙江哈尔滨侦破的“忽悠团”销售伪劣复合肥案为例,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等纠集农资犯罪前科人员,流窜于偏远乡村,由团伙成员分别饰演讲师、销售员等不同“角色”,向农户兜售有效成分不足的化肥。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案值2000余万元。

江西新余侦破的则是冒充专家销售伪劣化肥案。犯罪嫌疑人辛某等人打着大学讲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会员等名头,通过下乡宴请农户、夸大化肥功效、低价促销等方式,诱导农户购买有效成分不足的化肥。该案根据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查获伪劣化肥35吨,案值2000余万元。

春播春耕,农资先行,农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粮食安全。不法分子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上兜售假冒伪劣农资,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农产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增强防范意识 学会正确维权

据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提示,农资类犯罪具有一“引”二“吹”三“骗”的行为特征,即:先以赠送小礼物、免费吃饭等小恩小惠吸“引”群众参加所谓的农资科技讲座、农资新品推介会等活动,再由不法分子扮演成农业专家、厂家技术人员等出面“吹”嘘假劣农资产品功效、性能,最后利用大幅度打折、限时促销等话术诱“骗”群众购买假劣农资。

农民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在当地有关部门、技术专家指导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农资产品并保留票据,严防被不法分子“忽悠”欺骗。一旦不慎购买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要学会合理维权:

一是第一时间就找经营者进行协商解决。二是如协商不成,立即凭手中的信誉卡、发票、包装袋、标签等有效证据到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进行投诉,不能错过最佳鉴定期。三是投诉前一定要保留完整现场。四是执法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后,根据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依据鉴定结果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解决。五是如调解不成,消费者可凭手中的证据及管理部门出的现场鉴定书,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为加强防范宣传,强化广大农民农资选购防范意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近日专门制作了《化肥选购明白纸》《种子选购明白纸》,组织各地在春耕生产期间向农民群众和生产主体发放,通过多种新媒体方式和手段加强知识科普。

与此同时,农资打假不仅是执法和防范宣传,保障稳定充足的农资供应、提高农资流通效率等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对一些偏远的农村,不妨支持农资合作社、直销直供、连锁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以确保农民买到优质好用、价格稳定的农资。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考虑在村里设置农资供应点,最大程度缩短农资供需之间的距离,降低流通成本。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地,针对乡村各类农业生产问题的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农业农村部此次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以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大大加强了对农资市场乱象的治理力度,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凤凰网新三农 吴洪涛 审核:刘承鑫)

多部门亮剑假劣农资,合力护航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