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技融入田间地头,让农业走向智慧高效

将科技融入田间地头,让农业走向智慧高效

图片来源:新华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个过程,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要走“科技支撑有力”的增粮之路。为更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让科技成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驱动力。简言之,就是要向科技要产量。放眼全国,将科技融入农业生产,如今已经成为各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普遍手段。

山东寿光:智能化番茄种植增效增产

近年来,寿光市以创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契机,运用先进育种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大力推动番茄产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培育从番茄育种育苗、种植到销售的经营模式,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寿光市番茄产量超过50万吨,供应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市有205个自主研发蔬菜品种,番茄品种达113个。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寿光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玻璃温室内,风机高速运转,温室内空气循环通畅;天窗缓缓开启,阳光均匀洒在番茄上;中控面板上,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实时显示……

“手机成了新农具,田间管理不发愁。”工作人员肖爱荣正通过手机进行实时管理,“通风、遮阳、浇水……动动手指,就能一键操作。”

2020年,寿光农业控股集团流转120亩土地建设智能玻璃温室,土地利用率相比传统种植大棚提高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截至目前,寿光市80%以上的番茄种植大棚安装了智能化设备,种植大棚变身“绿色车间”。

安徽肥西:科技助力农业生产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粮食增产是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眼下正值春耕春育,肥西田间地头一项项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花岗镇鱼菜共生生产基地,该项目的生产环节通过将鱼粪发酵后,利用自身的循环系统为蔬菜生长提供营养,首次实现了鱼菜共生规模化、商业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鱼菜共生系统工厂示范基地内包括有设施养鱼车间,鱼粪生物发酵及有机生物菌肥车间,播种催芽车间,育苗生产车间,叶类蔬菜车间,果类蔬菜生产车间等,并配套雨水收集系统及水净化贮存系统,热供应系统,电力供应系统等,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鱼菜共生商业化工厂基地。

黄花村党支部书记杨新介绍:“今年是黄花第一次尝试林下套种中草药,之前尝试过套种南瓜,玉米,但是收益不理想。经过机械旋耕,开沟,人工排根苗。目前栽种下的紫菀已经发芽,预计次年3月可以收获。紫菀经济效益高,一般亩产300千克,高者亩产可达400千克。按照近两年市场价30元计算,亩收入多在9000元左右,高者达到12000元以上。希望明年能有个好收成。”

江苏南通:特色农业如火如荼

农历三月,天气渐暖,各类农作物旺盛生长,农事活动进入繁忙时节。在江苏的广袤田野上,智慧管理、绿色种养、立体种植等成为新风景,新质生产力正助推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在南通首个全电智慧植物工厂,一排排番茄圆润饱满,工人忙着采摘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工厂采取立体种植方式,将番茄腾空种植在高温消毒的椰糠中,输送由17种营养液配置的“口粮”,不仅能有效避免病虫害发生,还根据番茄果期科学调整其所需营养成分。智能温控室则远程监控和调节棚内湿度、温度、光照等,使植株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中。这里的番茄年产量达到12.5万公斤,比传统种植模式高了4到5倍。

南通市圆宏万嘉智慧农业基地工作人员王春亮告诉记者,现在日出基本上保持在3000斤左右,绝大部分都是销售到山姆、麦德龙等大型超市。从去年12月份开始,一直可以销售到今年7月份,预计总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据了解,今年,江苏将以项目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四大农业”为抓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体现走在前、做示范、具有江苏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凤凰网新三农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