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新画卷——乡土文化支撑乡村振兴

和美乡村新画卷——乡土文化支撑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的主体,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强劲动力,也是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引擎。而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建设是促进农民文化认同和自信、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强乡村凝聚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的关键环节。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各地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建设发扬乡土文化,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丰富了乡村群众物质与精神生活,涵养了文明乡风家风,极大增强了乡村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广东惠东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敬拦门酒、跳竹竿舞、品长桌宴、舞篝火歌......惠州惠东县11日在九龙峰角峰村举办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村民、来自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齐聚一堂,将畲族 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惠东县篝火晚会。图源:惠东县融媒体中心

惠东县篝火晚会。图源:惠东县融媒体中心

惠东是个多民族相融共处的地方,除汉族外,畲族是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位于九龙峰旅游区长坑村的角峰畲族村民小组,位于半山腰上,这里常住人口将近200人,主要有盘、蓝两大姓氏,拥有耕地100多亩。如今,当地还保留着畲族特色的石头房子和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羊肠小道。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对于畲族群众来说,每年的这一天都将举行盛大歌会,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还要吃乌米饭,款待来客。

活动当天,角峰村的畲族村民以畲族彩带和马甲为礼,向嘉宾传递着美好的祝愿。随后,拦山门、唱山歌、跳竹竿舞、畲鼓、彩带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逐一展开。

近年来,角峰畲族村的绝美梯田在网络走红,有效带动村庄经济发展。通过将村里梯田、茶园、果林等独特的资源相结合,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畲族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未来角峰村还将引进亲子游玩、团建营地、民俗风情美食街等项目。

云南红河:“归雁”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春日走进哨冲,无论是大小山头,还是房前屋后,都被梨树团团围住,树枝缀满雪白的梨花,团团簇簇、层层叠叠。梨花下,栋栋土色青瓦的民居错落,其间隐藏着乡村美术馆、乡村会客厅、乡村图书馆、田园旅居养老中心等具有当代建筑美学特点的公共场所。

春日里梨花盛开的哨冲。图源:中新网

春日里梨花盛开的哨冲。图源:中新网

“三年前的哨冲,破旧闲置老房众多,鸡、猪、狗四处乱窜,村庄杂乱不堪。”村民李郅原站在梨花下说道。哨冲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戈贾社区,这个山谷小村有97户364人,彝族占98%。山村巨变,始于2021年4月,戈贾社区向在外工作的干部发出邀请函,相邀他们回到生长之地,一同规划家乡发展蓝图。

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尤为重要。2021年初,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启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动员国家公职人员回到生长的村庄,参与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冀望实现村庄建设发展有目标、产业发展有布局、耕地保护有实效、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有改善等多项愿景。

“一直想回报家乡,只是缺少机会。”李有录是戈贾社区一名在外工作的公职人员。浓浓桑梓情,当年他收到家乡发来的邀请函后,立刻赶回戈贾社区与其他回乡干部一道参与家乡规划。他提议,“哨冲村,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应保护生态,发展乡村旅游。”

戈贾社区在外工作干部人数不多,能够回乡参与规划的能人有限。当年,个旧市采用邀请一批、招贤一批、选派一批等方式,把个旧市的乡贤能人、文化名人、规划人才和企业家纳入到“干部规划家乡行动”。

个旧市土生土长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就被邀请参与了戈贾社区的规划,“我当时提出在哨冲建设一个乡村美术馆以帮助乡村文化振兴,我这一建议后来被纳入戈贾社区的规划里。”

有了回乡干部、乡贤能人、文化名人等的参与,戈贾社区迅速制定出一套贴合乡情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如今,规划正一步步成为现实。进村公路得到扩宽,梨花下挤满拍照打卡的游客,村里发展出农家乐20多家,而外部投资的高端民宿正在建设……

在乡村美术馆,甲辰龙年新春农民画展仍在持续,一幅幅不求形象逼真,构图不受透视原理约束,随意奔放、拙中藏巧的农民画,展现着中国乡村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刚刚建成对外开放的乡村图书馆定名为“锡澜书院”,正在展览一批精致的锡制工艺品。

“我现在是哨冲的荣誉村长。”过去三年,赖庆国常住哨冲,帮扶乡村美术馆、图书馆建设,他还邀请文人墨客到村里写诗写生,这些诗词画作如今挂满村民的围墙。“我愿意继续留下来,探索出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

截至目前,云南“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共计发动12.6万余名公职人员回乡参与规划,完成12370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审批率达100%。其中,8252个规划成果已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管。

云南广南:壮乡绣娘巧手勾勒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10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兔乡里夺村,75位绣娘分散在一栋栋壮族传统庭院里,同时穿针引线、描龙刺凤。她们手中逐渐成型的壮族刺绣,与依山傍水的村落共同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当日,“行走的非遗发现她能量—寻找最巧‘少娥’首届壮锦艺术节”现场刺绣比赛活动在里夺村启动。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村中见证绣娘们同台竞技,同时品尝壮家美食,打卡传统吊脚楼,感受浓郁壮乡风情。

“壮族刺绣历史悠久,可以说每位壮族妇女都是一名巧手绣娘。”前来参赛的者兔乡斗月村绣娘王顺兰介绍,壮族妇女会将自己喜爱的图案绣在日常穿戴的服饰上,每逢节庆、聚会等都会盛装出席。

近年来,者兔乡通过技能培训、推荐就近到加工作坊、合作社务工等方式,让指尖刺绣成为绣娘的“指尖经济”,实现壮族妇女“坐在院里”就能赚钱。

图为绣娘正绣出心仪的图案。图源:中新网

图为绣娘正绣出心仪的图案。图源:中新网

“现在刺绣成为村里大部分壮族妇女的第二职业,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王顺兰高兴地说,在此次刺绣比赛中她准备绣出一颗爱心图案,希望更多人能喜欢上壮族刺绣。

者兔乡党委书记刘玚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深群众对刺绣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同时让壮族刺绣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在者兔乡有一群让这项“指尖艺术”不断传承的绣娘。

据了解,者兔乡目前共有绣娘8700余人,有壮族服饰制作、经营商铺、加工作坊300余个,年产值约1350万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土文化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是新时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各地通过传承与发扬民俗节庆、良好家风、传统技艺等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凤凰网新三农 张雪绒 审核:刘承鑫)

和美乡村新画卷——乡土文化支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