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点染希望的田野 ——陇南市春耕生产见闻

绿色点染希望的田野 ——陇南市春耕生产见闻

四月,走进徽县高桥镇木瓜村,只见青山围绕、绿树成荫,一片片特色花卉苗木种植田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苗木、盆景等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图片

康县大南峪镇花庙村农民抢抓农时。黄培军 摄

“来年收成好不好,苗子移植很重要,现在是最好的时节,大家抓紧时间加油干!”木瓜村种植大户祁耀辉正与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苗木移栽工作,平苗床、装杯、种苗、浇水、起苗,每一道工序都严谨而细致,确保苗木都能顺利成活。

祁耀辉共种植了100多亩苗木,品种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红豆杉等,采取订单式销售模式,客户需要什么,基地就种植什么,省心也省时。

草长莺飞,春光正好。日渐回暖的气候给苗木、小麦、中药材、辣椒等种植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像祁耀辉这样的忙碌身影,在陇南随处可见。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各类现代化的春季农业生产装备频频亮相,成为陇南市春耕的一道崭新风景线。

图片

武都区白龙江沿岸的农户们抢抓农时。冉创昌 摄

在礼县石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类秧苗绿意盎然,焕发出棚室蔬菜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在蔬菜大棚里,豆角、黄瓜、白菜等一排排蔬菜幼苗长势喜人。

“从今年2月份开始,园区就进入了紧张的育苗工作,抢抓季节播种育苗,基地培育了辣椒、豆角、黄瓜、白菜等瓜菜作物的种苗。”礼县石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育苗工作是春耕春种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石桥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特色蔬菜种植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聚焦培育新品种、提升种苗质量、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让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引擎,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不负春光好,最美阡陌间。春耕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抢农时、忙生产的身影。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田间耕作忙”的田间“春耕图”正在陇南大地尽情铺展。

连日来,陇南市借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固定说事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标语条幅,以及在新媒体转发春播信息等方式,继续深入宣传撂荒地整治、春耕生产、粮食安全及相关惠农惠民政策,引导群众抢抓农时,全面铺开春耕生产。

图片

科技改变农业。高科技不仅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也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我市积极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在关键农时节点,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包片开展实地指导服务,落实各项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关键技术覆盖率,确保种好种优,促进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陇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晓旭介绍说。

眼下,正值冬小麦返青大好时机,在武都区各乡镇,连片麦田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绿波”荡漾。“冬小麦繁育是春耕阶段的重点工作。按计划,今年武都春耕面积74.5万亩,建成马铃薯、冬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10亩,为农户免费发放了550吨冬小麦种子。”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高世说。

图片

此外,为了应对冬小麦品种普遍面临退化的风险,武都区在冬小麦繁育中,不断推陈出新,精挑细选好种子,让冬小麦抗干旱、抗虫害、产量高,为当地小麦丰产增收、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在政策扶持、产业带动的综合作用下,武都区持续推进育种育苗,让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兴旺,实践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放眼陇南市,围绕“稳面积、提单产”粮食生产总目标,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扎实做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提前部署启动春耕备耕,确保全市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生产筑牢基础。

2024年,陇南市下达粮食播种面积任务352.1万亩,粮食产量任务90.2万吨,油料面积任务46.9万亩,去年秋冬种期间已种植冬小麦122万亩、冬油菜46万亩,今年计划春播粮食作物205万亩,截至4月8日,已完成播种85.05万亩。

图片

武都区白龙江沿岸的农户们抢抓农时,田野间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冉创昌 摄

在春风中撒下希望,在春花中绽放憧憬。在陇南,每一寸肥沃的土地,每一个努力耕耘的身影,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勤劳、智慧与希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正是这片土地无尽魅力的最好诠释。

(来源: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