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土特产,承载着难以割舍的乡愁,也照亮着乡村振兴的前进之路。
杭州有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享誉中外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如西湖龙井、塘栖枇杷、临安山核桃等。近年来,杭州立足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壮链、补链、优链、延链,重点培育打造全产业链示范样板,已经省认定的农业全产业链有西湖区茶产业、萧山区特色蔬菜等10条。
如何在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深挖“土”的资源、彰显“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拓展“销”的渠道,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在4月23日召开的杭州市政协“请你来协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培育与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专家、企业代表带来了很多真知灼见。
挖潜赋能,做强“土”的文章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粮二代”,宏盛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国伟十分关注杭州粮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他建议,以订单粮食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以销促产”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龙头企业参与粮食订单收购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实施“品牌兴粮”工程,引导产业转型,使粮食产业成为粮农和企业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省是油菜传统产区,油菜籽整体品质较好,是一笔潜在的宝贵资源。”市政协委员、市原种场场长王雷杰认为,应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油品自给率等措施,充分挖掘油菜产业潜力,打造杭州市健康食用油产业链。
“菜篮子”虽小却事关民生。协商会上,上城区政协委员、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包崇来,为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带来一系列对策建议——做好产业调整,延伸蔬菜产业链;加快机器换人,助推农业增效;培育新型主体,提升专业水平。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盛名之下,杭州茶产业如何放大光芒?省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毛立民认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擦亮茶叶金名片的解题关键。他说,要重视新质生产力在茶科技中的赋能及创新应用,建设国际化、标准化茶产业基地,鼓励绿色低碳茶产业发展;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夏秋茶使用率,推动出口茶向茶基、新茶饮、精制拼配等未来新赛道方向发展。
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杭州嘉润牧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道勇很有话语权。其公司采用“陆基圆桶”模式,通过一年三造或者一年四造的工厂化连作,每1亩设施用地的效率可以顶得上60-80亩外塘。但朱道勇认为,在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上,仍需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项目空间、人才要素、资本投入、产业链闭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他建议,加强规划引领,将杭州打造成重要的设施渔业保供基地;加强科技支撑,打造渔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加强多态融合,打造“现代农业工厂+”综合运营体系;加强企业和人才培育,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现代设施渔业的发展。
立足特色,擦亮“杭产”品牌
莲、中药材等也都是杭州传统的特色农产品。针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委员、专家、企业代表均提出相应对策。
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生物研究所所长柴伟国表示,应通过换品种、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等措施,全面提升莲产业的产品优势、品牌优势、融合优势和科技优势。如发展莲田套养甲鱼、黑斑蛙、小龙虾和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研究制定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增加鱼、虾和鸭等新产出,拓宽莲农增收渠道。
市中药材产业协会参会代表任晓旭提出,应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加快建成一批“优质优价”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打响“杭产好药”品牌。
作为“老字号”的传承人,杭州塘栖法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婷,结合自己从业以来的经历和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杭州地方风味食品加工产业的传承发展课题。她建议,可以通过举办杭州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创新大赛以及政策扶持、加大宣传等措施,推动杭州特色农产品行业不断创新更好地传承下去。
此次协商会上,“中国草莓之乡”建德、“中国山核桃之都”临安、全国知名花木产业集群萧山也都针对各自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来了很多针对性建议。
建德市草莓协会会长李建伟提出,应做优“芯片”、做强“动能”、做大“蛋糕”,更大力度支持新品种选育、科技成果推广、“标准地”设施运维、草莓文旅等。进一步配强人才优势,在持续扩大建德“草莓师傅”队伍的同时,引进外来专家、培养本土专家。
市政协委员、临安区山核桃协会会长郭建昶,希望相关部门用跨界的思路,针对山核桃饮料、益生菌山核桃仁、高档休闲糕点、山核桃粉、山核桃油等“延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专项研究。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大政策环境下,花木产业应去粗存精、减面提质、转型升级,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萧山区政协常委、凌飞集团副董事长俞凌飞带来了推动萧山花木产业链转型的相关思路。他说,应抓好花卉苗木品种的选育更新,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向美丽经济转型,同时,以标准化生产赋能花卉苗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