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头山乡柳条沟村,柳条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喜祥正在药材田间精心“伺候”着苍术苗,他家种植了苍术70亩、柴胡60亩、红景天85亩,药材秧苗长势喜人。
“苍术是一种中药材,它的根状茎可以入药,咱们药材基地已经连续三年种植,今年秋季就能出山卖上好价钱。咱们不仅种植苍术,还种植其他品种的中药材,全村共发展多种中药材300余亩。”杨喜祥高兴地说。
在大头山乡大河口村中药材基地,科技致富能手关晓峰正在组织农事钟点工管理红景天药材苗。“发展中药材,让老百姓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红景天是有名的中药材,生长到第三年就能见到效益,每亩地可产4000斤,一斤能卖20块钱。咱家育苗6亩,这苗长势真好!可以移栽到200多亩地里。”关晓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为破解药材粗放型低价销售模式,我乡坚持党委‘搭台’、群众‘唱戏’,党员带头,建好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为民增收添新路。”大头山乡乡长王文学说,大头山乡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进行发展,因地制宜提出了“党建+中药材”发展思路。通过“能人”带动、党员带头、合作社带动,围绕标准化生产、机械耕作、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电商服务等内容开展工作,在延链增收上做文章,把党建融入产业,坚持不懈推进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为当地群众开出了一道致富“良方”。
为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中药材,该乡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创建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采取分片包村到户的办法,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药农种植,提高药农种植水平,加强中药材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农民种植中药材,实现致富增收。
围场始终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模式,依托自身海拔跨度大、昼夜温差大等生态优势,挖掘出40余个道地中药材品种,适宜产业化种植,主要包括苍术、防风、金莲花、红景天等品种。随着仿野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中草药种植区域逐渐涉及全县37个乡镇。截至2023年,道地中药材实际种植面积5.1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2020年,该县成功申报“河北省围场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近年来,围场始终坚持生态绿色生产方式,围绕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按照品种优质化、基地园区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产业循环化的发展思路,以培育种子、种苗为主体,以北方道地药材生产为方向,加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科技赋能提高中药研发、孵化和转化能力,加快打造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规范化仓储物流基地,形成了“合作社牵头+区域种植+订单销售”的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