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兴农丨阳澄湖大闸蟹:秋风送爽蟹脚痒 阳澄湖畔迎蟹季

品牌兴农丨阳澄湖大闸蟹:秋风送爽蟹脚痒 阳澄湖畔迎蟹季

秋风起,蟹脚痒。金秋时节,当微风轻拂江南水乡,阳澄湖畔便迎来了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盛事——阳澄湖大闸蟹的丰收与上市。

9月25日上午,随着第一篓大闸蟹从湖中被捕捞上岸,2024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蟹季也正式开启。据纵相新闻报道,预计今年大闸蟹产量在9900吨左右,其中围网养殖区面积1.57万亩,产量1500吨左右;沿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养殖面积6.57万亩,产量8400吨左右。

阳澄湖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金爪蟹,是中国三大古名蟹唯一存世品种。阳澄湖大闸蟹蟹身不沾泥,因此又称清水大闸蟹。阳澄湖地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周边无污染,阳澄湖水体清澈,透明度高,水质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得大闸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良好的环境决定了大闸蟹的品质极佳。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

阳澄湖大闸蟹有五大特征: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壮。青背,即蟹壳青得发亮,半透明状,烧熟后转为纯红,红得鲜艳,与其他湖区螃蟹的灰色、泥土色形成鲜明对比;白肚,即洁白如玉,光泽水润,给人以水亮玉质般的美感;金爪指的是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与其他蟹类截然不同;黄毛则是蟹螯上的绒毛和蟹爪上的须毛呈黄色,雄蟹绒毛尤为密而软,不带泥土屑;体壮则体现为蟹体墩厚、结实,两螯八爪粗壮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撑起,爬行自如。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生态养殖的推广,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不断提升,进一步保障了其品质的稳定和产量的增长。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阳澄湖地区的蟹农们纷纷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提高大闸蟹的品质和产量,并积极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兴起吸引游客前来品尝美食、体验田园生活,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阳澄湖大闸蟹产业不仅涵盖养殖、加工等一二产业环节,还延伸至商贸、旅游及产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据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阳澄湖大闸蟹养殖面积达8.65万亩,总产量约1.1万吨,一产产值达45亿元左右,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综合产值高达350亿元左右。这一产业的兴旺发展不仅为当地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同时,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和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其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至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

据新闻晨报报道,为确保消费者能购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发布了2024年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识新版防伪溯源专用标志。新标识采用了更先进的防伪技术,包括区块链溯源彩色可变二维码、π防伪技术等,消费者可线上进行防伪查询,一蟹一扣,确保每一只阳澄湖大闸蟹的可追溯性和真实性。今天开捕后,每只佩戴防伪追溯专用标识的阳澄湖大闸蟹开始陆续供应各地市场,以中小规格为主。大闸蟹大量成熟,预计还要等到10月上旬、中旬。(文/武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