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文章 助推乡村振兴

做好“土特产”文章 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而产业振兴必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春回大地,春耕正当时。眼下,各地将产业振兴作为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湖北襄阳:一杯高香茶撑起绿色富民大产业

正值春茶采摘季,在湖北襄阳谷城、南漳、保康等茶叶主产区,漫山遍野的绿茶焕发出勃勃生机。放眼望去,除忙碌的茶农外,还有不少前来体验采茶的游客,或研学旅行的学生。

襄阳拥有30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典故发生地。这里自然禀赋独特,加之“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

近年来,襄阳依托“襄阳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推动茶产业发展壮大与茶旅融合,走出一条绿色富民之路。

湖北襄阳茶农在茶园采茶。杨东摄

湖北襄阳茶农在茶园采茶。杨东摄

此前,因没有统一品牌,襄阳茶企各自为政,茶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2012年,该市推出“襄阳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茶企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取暖”,茶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襄阳市政协主席、茶叶产业链链长李诗介绍,该市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累计投入超3亿元财政资金,聚焦强基地、强加工、强科技、强品牌、强主体、强流通等关键环节,推动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茶产业已成为襄阳特色产业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襄阳茶园面积近50万亩,干茶产量2万吨,综合产值达80亿元人民币(下同);培育茶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带动近50万人增收致富。襄阳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先后入围中国农业区域公共品牌300强,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凭借“高栗香、滋味醇、汤色亮、耐冲泡”品质,襄阳高香茶走出国门。李诗透露,该市茶叶远销美国、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2023年出口额超3亿元,成为全市第二大出口农产品。

广西天等:特色牛产业撬动“牛”经济

在广西崇左市天等县进结镇团乐村的天等好牛缘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区里,蓝天白云下,田野上春花开放正盛,4000多头牛在栏舍里安静地吃着草料;龙茗镇西北村连片的辣椒苗青葱翠绿,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培土施肥......乡村振兴的春天乐章在这里奏响。

位于大石山区的天等县,丘陵密布、石峰嶙峋。多年来,天等凭着“天等不等天”“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气神,发展壮大牛羊养殖、辣椒种植等特色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在天等县进结镇团乐村的天等好牛缘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区里,10多个养殖车间整齐排列,养殖西门塔尔牛4000多头。当下正值春季,草木繁盛,几名工作人员正把加工后的草料投喂到牛舍中。

养殖车间的牛在吃饲料。新华网 刘君 摄

养殖车间的牛在吃饲料。新华网 刘君 摄

示范区副总经理黄红榴介绍,示范区主导产业为肉牛育种及繁殖育肥,目前已完成投资3.9亿元,存栏肉牛约4000头。通过土地租赁、收购牧草和玉米秸秆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安排周边村庄的脱贫户从事饲养、清洁等工作,示范区现在有工作人员30余人。

此外,示范区采取向养殖户统一提供良种母牛、肉牛日粮配方、肉牛精补料、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养殖技术培训和回购农户养的牛等十个“统一”服务和“六位一体”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一批养牛专业户。

近年来,天等县立足资源优势,锚定建成广西重要肉牛生产基地目标,打造具有天等特色的“小规模、大群体、广覆盖、普受惠”的肉牛健康发展模式,着力使肉牛产业成为县域富民产业。天等县还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牛羊奖补方案和“牛八条”政策,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肉牛产业大发展。

新疆轮台县:千亩辣椒促振兴

眼下,走进轮台县阿克萨来乡工业辣椒种植基地,60余名农民化身“产业工人”抢抓农时,正有条不紊的开展辣椒苗移栽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结合当地农忙时节,轮台县阿克萨来乡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走进田间地头、下沉一线,义务帮助群众种植辣椒。移栽现场,农民和下沉干部两人一组,运苗、栽苗,分工有序,相互配合,熟练地将辣椒苗移栽到地里。“小伙子,你们都辛苦了,赶紧坐下休息会,喝点水。”阿依谢姆•如则对着给自己帮忙的下沉干部吴霖说道。

“原来家里的32.8亩土地都是种植玉米小麦,每年也就收入3万左右。今年,我把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又在辣椒基地上打工,我们是按件计工,移栽一板辣椒苗两块五,一天下来能挣个一百块钱,这可比原来自己种地划算多了。”谈起土地流转后的好处,正在栽辣椒的农民尼亚孜•亚库普满脸笑容。

轮台县阿克萨来乡通过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动种植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吸引大量农闲村民在家门口当起“钟点工”,不仅拓展了增收渠道,还能照顾上家庭。

“今年的辣椒种植面积有1600余亩,在辣椒基地务工的工人每天有50-60人左右,我们破膜、定距、挖孔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给农民省去了不少事,浇水也采取了滴灌技术,可以节水40%以上,现在移栽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五六天就可以全部完成移栽工作。”辣椒基地运营商肖体军介绍说。

近年来,阿克萨来乡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探索“产业兴旺”新路径,抢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用足用活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依托临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实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福建建阳:特色产业旺 草莓采摘忙

暮春时节,走进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扁溪村一处草莓大棚,一颗颗鲜红的草莓掩映在绿叶之间,散发出果香。采摘、分拣、称重、装车……每到傍晚,扁溪村村民陈玉兰的草莓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不久后,这些草莓将陆续出现在附近乡镇的农贸市场上。

建阳区麻沙镇一处草莓大棚内,小朋友们在采摘草莓。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建阳区麻沙镇一处草莓大棚内,小朋友们在采摘草莓。新华社记者 张华迎 摄

“草莓成熟以来,每逢周末,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来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陈玉兰介绍说,草莓生长周期较短,产量高、见效快。“通常种植2个月后就可以结果,亩产超过3000斤,去年种了7亩草莓,收入将近15万元。”

陈玉兰所在的扁溪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草莓,目前草莓种植面积600多亩。村支书潘鸿介绍,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少村民积极发展“草莓种植+旅游采摘”联动经营,“钱袋子”越来越鼓。“全村100多户村民种植草莓,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7万元。”

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利诚说,今后当地将继续加强引导,鼓励更多乡村因地制宜发展草莓、建盏、红糖、茶叶等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打造乡村生态宜居、赓续发展乡村文明、厚植人才根基,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凤凰网新三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