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以文化滋养土壤

济宁,一座历史可追溯至夏朝的历史名城。在这里,孔孟之道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熠熠生辉。古老的运河穿城而过,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繁华的记忆,流淌着千年的文脉。

春耕时节起,人们唱响沿袭自明朝嘉靖年间的山东梆子,从播种歌颂至丰收。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每年举办的“祭孔大典”体现着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尊师重礼的独特民俗风情。聚焦文化“两创”,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新三孔”擦亮“文化IP”招牌,文化游、乡村游项目渐次升级,“文化济宁”的声音愈发响亮。

“要全面保护文化遗产,深化考古研究,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升非遗传承保护利用水平,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水平上提质创优。”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华在全市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强调,“要全面繁荣艺术创作,大力推进精品创作和文化下乡,提升文旅演艺水平,强化文艺人才支撑,在塑造新时代文艺高峰上提质创优。”

文化保护有方 孔孟遗韵深长

济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了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和子思子五位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在济宁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铺染了中国人精神价值的底色。

近年来,济宁市创新“333”工作机制,推动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位于金乡县鱼山街道的鱼山堌堆遗址,是济宁市金乡县现存古文化遗址中发现较早、体量较大的一处代表性堌堆遗址,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也是孕育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沃土。济宁市政府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振兴中传承。以原态保护文化价值,同时发挥遗址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将鱼山堌堆遗址打造成为占地规模约6.7万平方米的鱼山堌堆考古遗址公园,并与当地蒜文化、民俗文化有机融合,推动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研学,充分发挥考古遗址公园文物展示、研学教育与休憩游玩等功能,带动周围乡村协同发展。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让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在日前举办的山东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济宁锚定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目标,强力构建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大体系”,即责任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立足深厚的孔子文化,在全国率先推动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全面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局面。

“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距离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位于山东济宁的孔子研究院,看到《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两本书,已经过去十年有余。十年来,济宁市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活水,不断在孔孟故里”谱写“两创”新篇。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三孔”、大运河2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260处、市级387处、县级454处,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古曲奏响新章 乡风融汇新貌

走进微山县,曲调优美热烈的端鼓腔昂扬悦耳。作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微山湖端鼓腔地方风格较浓,其唱腔特点十分突出,粗犷豪放,又独具微山湖的水乡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我们就会聚集在一起排练、演唱。”其中成员介绍说,“端鼓戏不仅能够娱乐,更能教育人。通过端公腔的故事,人们再也不义气用事、感情用事了,待人也更加厚道了,民风变得也更加淳朴、文明。”

济宁端鼓腔。图片来源: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宁端鼓腔。图片来源: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不断自我更新的乡村文化,使得济宁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近年来,济宁市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创新“非遗+”模式,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紧密连接,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春风吹皱了微山湖的碧波,在这里,各式各样的非遗手工制品成为新亮点。糖画、面塑、核雕、芦苇画……传统非遗走进景区,一件件手工作品展示着微山湖的美。每逢大小节日,微山湖畔更是热闹非凡。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展开行动,“造节”引流聚气,坚持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客促旅,以微山湖荷花节为主体,举办伏羲文化节、微山湖美食节、“渔家里”民俗文化节等10余种文化节庆活动。“非遗+旅游”带动了景区附近乡村的经济发展,仅2023年,微山湖风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亿元。

济宁市还注重优良乡风的培育和发展,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擦亮乡村文明新底色。在赵庙镇,“文明星”评选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赵庙镇坚持每年修订一次村规民约,并创新开展百姓宣讲活动,鼓励村民讲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好故事,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乡风。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深深扎根,为新农人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出绚烂的文化之花。济宁市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基层、赋能乡村治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让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

济宁市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多策并举,立足孔孟之道,坚持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以文润人三位一体,深化乡村文化传承,推动与现代农业、旅游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凤凰网新三农 张雪绒 审核:刘承鑫)

农遗良品 | 大美山阳 用文化“梨”想托起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