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婷婷
萧山微融圈 孙春芳
诸沙沙 杭州巨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6年辞去幼师工作,从父亲手中接下了种粮的“接力棒”,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开启了乡土逐梦之路。在田间地头,她申请攻关项目、高产项目,大力进行新品试验,曾获萧山区种粮状元,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新农人。
5月7日,央视《午夜新闻》零点故事,报道了萧山党湾镇“90后”新农人诸沙沙的别样青春。
“萧山新农人会继续好好种粮!”早上6点半,在朋友圈转发了报道链接后,诸沙沙和往常一样,登上插秧机,熟练点火、挂挡,开启新一天忙碌的田间工作。
和上央视相比,这位“90后”新农人似乎更关心眼前的这片土地。因为立夏一过,正是晚稻育苗的关键时节。肥沃的田野上,诸沙沙驾驶着插秧机在水田里纵横驰骋,隆隆的机械声在空中回荡。
跳回“农门”逐梦乡野
八年前,诸沙沙还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她的父亲诸阿川在萧山、钱塘(新)区等承包土地多年,长年从事粮油种植。
2016年的夏天,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年事已高,她决定从三尺讲台“跨界”到田间地头,回到这片生养她的土地上。
“女娃子下田”,注定是一条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路。“虽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但下田的机会很少,刚开始和专家老师们一起下田学习时,他们也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可能会不适应,我自己对湿哒哒黏糊糊的泥也是充满了抗拒。”
但父亲的这份事业总得有人来帮忙,诸沙沙决定接下父亲的接力棒。
脱掉高跟鞋的诸沙沙,笑称自己是从一个“小白”开始学习。“爸爸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为了把农业相关的技术知识吃透,她一直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从粮油种植生产培训,到农机作业培训,再到各种攻关项目、高产项目的参与,什么都不落下。
慢慢地,这位不服输的女青年“驯服”了“铁牛”们,并熟练掌握了耕田机、收割机的驾驶,成为了田地里不折不扣的“全能女车手”。
技术越来越娴熟,诸沙沙的穿搭也越来越接“地气”。“平常几乎和裙子绝缘,一般都是卫裤加卫衣的装扮,比较方便省事。”但看到家里的农业在自己手上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诸沙沙由衷感慨:“心里还是很开心的,没有辜负老一辈的期望。”
种下更多“试验田”
这几年,诸沙沙承包的粮田越来越多,加起来有2000多亩,经营的合作社开展的业务内容也拓展到粮油种植,机插、植保、机耕等。除了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她也在用新思维、新理念为乡村种下更多“试验田”。
她将现代化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也引入到合作社,成为萧山区第一家引进并使用测深施肥机、自动叠盘机的农业合作社。她积极申请攻关项目、高产项目,大力进行新品试验。2019年,她种的春优927水稻一亩高产达到900公斤,让她成了萧山区种粮状元;2022年,她腾出100亩地,专门试种优质稻米新品种“浙禾香2号”,平均亩产达到了500公斤,被评为萧山区“好稻米”。
种田是农民的根,但诸沙沙对这片土地还有着更远大的抱负。
最近,党湾镇曙光村村委会办公楼边上,由余传荣、陈国军、马全军、徐东奇、杨海军、诸沙沙等6位乡贤共同出资1500万元联合建设的“共富楼”拔地而起。除了配备包括图书室、春泥俱乐部、百姓健身房、乡贤馆等设施的文化礼堂和宴会厅,共富楼的三至六层将供出资建楼的乡贤使用,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这里也将是诸沙沙的另一片“试验田”。“未来考虑在这里打造电商直播间,通过线上直播拓宽销路。”目前,她已将自己生产的优质大米注册为“萧沙”牌大米。接下来,“萧沙”牌大米还有稻田鳖、稻田鸭等特色农产品,都将走进电商直播间,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从一开始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到如今在乡间逐梦,在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中,诸沙沙的兴农梦正在土地里把根扎得越来越牢。
萧山经验 在乡野间唱响青春之歌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农人”之“新”。近年来,萧山搭建优秀青年、乡贤返乡创业创新平台,吸引各类乡村人才、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回到乡村,有效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从带货家乡腌白菜的“90后”村支部书记孔华超,到“90后”千亩粮田种植户丁钱华,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依靠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和足够的专业管理技术跳回农门,“以新促兴”,在乡野间唱响属于他们的青春之歌。